澳門僑界婦女協會8月12日舉辦預防婦幼疾病講座。主講嘉賓之一的鏡湖醫院前神經內科主任醫生韋孟持探討如何預防情緒病。她表示,長者與年輕人表現的情緒病症狀有所不同,年輕人多以緊張、焦慮導致失眠為主,長者則表現為出現痛症等,故較容易忽略。她認為若經過求醫後,仍找不到原因,應需考慮出現情緒病的可能。她建議長者可多做運動,以及參與本澳社團舉辦的活動,相信可預防情緒病發生的機率。
講座12日下午在歸僑總會禮堂舉行,主辦方邀請鏡湖醫院前神經內科主任醫生韋孟持、中山大學骨科醫生施彥璋擔任主講嘉賓,探討預防婦幼疾病和情緒病的內容。澳門僑界婦女協會會長梁美滿致辭時表示,該會在會務工作中發現失智症、骨科、兒童扁平足等疾病成為影響婦幼社群健康的生活疾病,市民對提升防治知識期盼十分殷切。該會相信透過兩位嘉賓的演講,可以讓參與者了解婦幼保健的內容,亦期望深化社團友誼。
長者應多參與活動及運動
韋孟持受訪時表示,長者與年輕人表現的情緒病症狀有所不同,年輕人多以緊張、焦慮導致失眠為主,長者則表現為身體不適,出現痛症等,很多時自己容易忽略,若經過求醫後,仍找不到原因,應需要考慮出現情緒病的可能。
韋孟持建議,子女應對長者多加關心,可避免長者生活出現空虛等情緒問題,她認為長者可以多做運動預防情緒病。另外,現時本澳社團有為長者舉辦活動,通過長者參與或傾談,預防情緒病。此外,工作人員都可以及時發現問題,可以通知有關照顧者及早跟進。有參與講座的婆婆受訪時表示,因自己平時多是獨居,與子女見面機會很少,所以會常常感到很苦悶,亦有失眠和血壓等問題,需要常看醫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