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門歸僑總會、澳門僑界海歸協會與澳門抗癌協會8月23日合辦「第二屆國民健康素質提升與保障發展論壇」,論壇以「共建健康澳門」為主題,聚焦澳門城市發展進程中面臨的人口老齡化、生活方式轉變等挑戰,重點探討高血壓、糖尿病、心腦血管疾病以及癌症等主要慢性病的防治工作。
論壇8月23日下午在世貿中心5樓蓮花廳舉行,澳門基金會行政委員會委員李偉農,衛生局疾病預防及控制中心代主任陳彩環,全國政協常委、澳門歸僑總會會長劉雅煌,澳區全國政協委員、鏡湖醫院常務副院長李鵬斌,行政會委員、街坊會聯合總會理事長陳家良,澳門僑界海歸協會執行會長姚嘉聰等出席。
陳彩環致辭時表示,維護居民健康是打造幸福澳門與活力澳門的基石,為積極對接國家「健康中國2030」戰略、做好居民保障,特區政府去年推出《健康澳門藍圖》,為建設健康澳門奠定基石。為落實藍圖鎖定的總體目標與指標,衛生局今年3月推出「健康社區計劃」,通過政府跨部門合作,廣泛聯動各界社團機構的力量,發揮協同效應,聚焦「促進健康」與「主動健康管理」兩個方向;同時結合現有的「健康企業」、「健康校園」計劃,全面從居民的生活、工作、學習3方面著手,提升居民健康水平、獲得感與幸福感。
慢性病篩查計劃加強居民主動性
她又提到,在慢性病防控領域,針對心血管疾病、糖尿病、癌症等本澳常見慢性病,衛生局從篩查干預、規範診療到社區康復等重要節點,推動多項政策與工作,例如自7月1日起,衛生局將大腸癌篩查計劃的參加年齡下調至50歲,進一步擴大覆蓋範圍;本月11日將推出慢性病篩查計劃,加強居民主動篩查與管理慢性病,並善用醫療券於預防保健工作。陳彩環指是次論壇以「共建健康澳門」為主題,直面人口老齡化與生活方式轉型帶來的健康挑戰,與特區政府建設健康澳門的施政方針相輔相成,亦與衛生局重點宣傳的慢病防治主題息息相關,可謂恰逢其時、意義深遠。
姚嘉聰表示,為深入貫徹國家《健康中國2030》規劃綱要以及特區政府《健康澳門藍圖》提出的「以居民健康為中心」施政理念,澳門歸僑總會、澳門僑界海歸協會、澳門抗癌協會與澳門中醫藥學會共同舉辦第二屆「國民健康素質提升與保障發展論壇」,以「共建健康澳門」為主題,聚焦澳門城市發展進程中面臨的人口老齡化、生活方式轉變等挑戰,重點探討高血壓、糖尿病、心腦血管疾病以及癌症等主要慢性病的防治工作,邀得澳門醫療學者擔任講者,從不同專業範疇、多角度探討和分享。
僑總歷經50多年發展,在歷屆領導帶領下,積極發揮僑界影響力,已成為團結聯繫65個國家地區及向世界展示澳門「一國兩制」成功實踐的重要力量。他強調,未來僑總積極支持特區政府在衛生健康領域出台各項政策,並一如既往發揮基層醫療的輔助作用,積極推動「健康社區」計劃諮詢站,共同守護澳門市民健康福祉,為澳門更好融入國家「健康中國」發展大局貢獻僑界力量。
論壇設多場專題講座,議題包括中醫養生、慢性病防治、認識帶狀疱疹(生蛇)、論聽力健康、「癌症不可怕」等,線上線下合共近400人參加。
香港中文大學中醫學院-專業顧問符仁中醫師
主題:《周易與中醫養生:理論與實踐的深度交融》
仁伯爵綜合醫院-普通外科顧問李文生醫生
主題:《慢性病防治:外科視角與策略》
澳門歸僑總會醫療福利部部長、路加醫療中心-皮膚科谷臻醫生
主題:《認識帶狀疱疹(生蛇)及預防方式》
澳門中醫藥學會會長石崇榮中醫生
主題:《中醫四診合參論聽力健康:從"聞聲辨證"到整體調護》
澳門抗癌協會監事長丘熹彬醫生
主題:《腫瘤不可怕》
現埸設沙龍環節,主題::《邁向健康澳門:慢性病預防的挑戰與機遇》
來源: 市民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