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經濟迅速發展,但公民素質、道德水準卻呈現下降跡象。澳區全國人大代表劉藝良建議應把公民教育放在精神文明建設和文化建設的戰略位置,以塑造與經濟發展水準相適應的公民道德素質。
劉藝良指出,教育關鍵民族興衰。我國在義務教育階段雖然開設諸如“社會”、“思想品德”等課程,但是從課程設置和課程內容方面還遠遠達不到高質素公民教育的要求,公民教育與教育體系結合不僅僅體現在課程設置和課程內容上,學校的管理模式、學校環境、老師的教育方式等都是公民教育組成部分。因此,建議國家把公民教育擺放在更高的戰略高度,由有關部門統一協調,把公民教育有機融入到學校教育的方方面面,形成從幼稚園到高等院校的完整公民教育體系,培育適合我國現代化需要的高素質、高文明的公民。
在加強學校教育的同時,透過大衆傳媒及其他有效途徑對民衆進行公民教育亦尤為重要,公益廣告、節目的表達方式應盡量直接及簡單。同時,建議恢復中央電視台在新聞聯播前播放國歌,並將之推廣到全國縣級及以上電視台,以便向廣大民衆潛移默化傳播愛國情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