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揮政協優勢作用 培養愛國愛澳人才

 

各位委員:

  

  我今天發言的題目是《發揮政協優勢作用,培養愛國愛澳人才》。

 

  澳門回歸15年來,在中央政府的關心支持下,行政長官和特區政府團結帶領澳門同胞,創新求變,攻堅克難,澳門小城發生了天翻地覆的變化。但是,伴隨著經濟快速發展,本來就存在的人才不足問題日益突顯,引起了澳門委員的高度關切。“人無遠慮,必有近憂”,人才問題可能成為制約澳門可持續發展的隱憂,更是制約澳門經濟適度多元化發展。這些年來,澳門特區政府在青年人才培養方面,舉辦了各種活動,使澳門的年輕人,對內地、對“一國兩制”有更多的認識和瞭解。澳區政協委員也把青年人才培養作為參政議政、支持特區政府依法施政的一個重要內容。2011年,澳區全國政協委員到上海考察,期間何厚鏵副主席提出:上海的經濟發展和城市建設、管理經驗,對澳門有啟示和參考意義。可借助上海的優勢,培養澳門青年人才。這一倡議,得到大家的一致贊同,為此成立了專責小組。經過周密論證和準備,“澳門青年人才上海學習實踐計畫”應運而生。

 

  澳門青年人才上海學習實踐計畫,擬在10年內舉辦10期,每年1期,每期三個月,30人左右,分四步實施:第一步,針對澳門人才結構實際,著眼於當前和今後一個時期人才需求制定入選標準,面向社會公開遴選優秀青年;第二步,被錄取的青年在上海行政學院參加一周的理論學習,內容包括“一國兩制”方針和基本法、基本國情、上海市情等;第三步,將學員分派到上海市商務委、旅遊局、浦東新區、徐匯區等政府部門、大中型企業、NGO組織,進行為期近3個月的實踐鍛煉。第四步,後續跟進培養,其中表現突出的,納入特區政府、社團組織、內地建制的後備人才儲備庫,作為日後培養使用的依據。

 

  該計畫已於2012年、2013年連續舉辦了兩期。在組織工作中,我們始終把握三個關鍵:一是戰略定位。通過引導澳門青年走出特區、融入祖國,既使他們瞭解和尊重“兩制”差異,又培養和樹立“一國”大局觀念,把祖國觀念、民族情感儘早地根植進澳門青少年心中,這是培養愛國愛澳人才的一項重要舉措,具有長遠的戰略意義。二是資源整合。實踐計畫由澳區政協委員發起,全國政協、上海市政協予以支持,中聯辦從中協調,澳門特區與上海市兩地政府銜接,澳門基金會予以資金支援。這一機制,把民間力量和政府力量、澳門與內地資源有效整合起來,各方面的積極性調動起來,為政協委員參政議政,服務特區建設,推動“一國兩制”事業發展,找到了發力的平臺。三是著眼長遠。保持澳門長期繁榮發展,就必須走經濟適度多元的路子。如果沒有多元化的人才,就不會有多元化的經濟社會發展。該計畫理論和實踐相結合,著眼於當前和今後一個時期澳門社會治理、社團建設、經濟發展所需人才的結構、數量和品質,因需設項,因材施教。參加實踐計畫的青年,有的來自愛國社團第二梯隊,有的是行業專才。他們現在還是成長中的幼苗,但可以預見他們中不少人將成為十年、二十年後挑大樑的社會中堅,是實現澳門經濟適度多元、社會繁榮穩定的推動力量。

  

  各位委員,由澳區政協委員發起並參與組織的澳區青年人才上海學習實踐計畫剛剛起步,還有不少需要改進、完善和深化的地方。比如,適應青年成長的規律特點,強化青年人才發展的可持續性;再比如,拓展更多內地管道等。這些需要澳區委員更加主動作為,也誠摯地希望能得到各位委員的寶貴意見和大力支持。

 

  謝謝大家!

 

  (黎振强:全国政协港澳台侨委员会委员、澳门归侨总会会长)

其他動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