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尼之行有感

  編者按:古華民,印度尼西亞歸僑,原為中國僑聯副主席、廣東省僑聯主席,現任中國僑聯顧問、廣東省僑聯榮譽主席。  

 

  二十年河東,二十年河西。

  

  二十多年前,我陪同印尼華人企業家到中國考察投資,為祖國做點事。二十多年後的今天,按照習主席一帶一路的戰略思維,我陪同中國企業家到印尼考察投資,為生我養我的土地做點事。我七十三歲退休,現在己七十六歲了,能參與其中實為幸事。

   

  

 

  今年三月份我陪同深圳企業家到印尼考察,在椰加達會見了印尼力寶集團李文正先生等華人企業界的老朋友,到泗水會見了林文光先生等華人企業界的老朋友,獲得了許多到印尼投資的資訊。今年十月份再次去印尼實地考察有關投資專案,除在椰加達再次聆聽老前輩李文正先生的指導,我們還去了錫江市的Takalar縣,去了廖島的Bintan縣,實地考察當地的投資環境。在Takalar縣,當地政府很重視,安排警車開路去海邊看一塊地,縣長親自介紹有關情況。在當地我們廣泛接觸了印尼官員、華人和當地老百姓,和他們聊天,瞭解他們的看法和想法。此行雖然時間短,但還是畄下深刻印象。

   

  

 

  1)思變。從總統、政府、老百姓都渴望改變現狀,發展經濟改善民生。他們都知道由於基礎設施落後,制約了經濟發展。一千多萬人口的首都,目前只有一條在建的地鐵。在市區穿梭的摩托車就如當年中國城市裡的自行車一樣,密密麻麻,市區交通嚴重堵塞。我們到離縣城幾十公里的地方看地塊,所經幾乎是長年未修整過的馬路。

   

  

 

  2)開放。為了改變現狀,當地也意識到要開放,要大量吸引外資和技術,才能解決制約經濟發展的瓶頸。政府也在著手制訂和完善吸引外資的政策法規,以及保護外資的政策條例。實際上,目前已有許多外資企業到印尼投資,中資企業也不少。雖然印尼基礎設建滯後,但是通訊卻很發達。那裡的手機很普及,到處看到的人都在玩手機。wifi的覆蓋面也很廣,小縣城的酒店、海邊渡假村都有wifi,非常方便。後來一打聽才知道是中資企業華為投資開發的。華為在那裡有七千員工,增加了當地的就業,作為群島國的印尼,其對經濟的拉動效應,不言而喻。印尼對一帶一路和亞投行也持積極態度,認為這些平臺對印尼的開放,發展經濟極為有利。

   

  3)自信。印尼是最大的群島國,面積一百九十多萬平方公里,資源豐富。人口達2.4億,是世界第四人口大國。他們認為中國成功的經驗值得借鑒,中國可以做到的,印尼也可以做到。正如林文光先生所說“印尼有一大片沒有開發的處女地”(大意)。李文正生生也說到“目前的印尼就像改革開放之初的中國,到處充滿了機會”。因此印尼有信心吸引大量的外資,推動印尼經濟快速發展。

   

  今年三月份我們去椰加達拜候了力寶集團李文正生生,八十六歲高齡的他神采奕奕,睿智健談,足足聊了二個鐘。在談到中國和印尼的合作,他說“中國現在是錢太多了,產能過剩,跑到那裡去?只有一條路,就是走出去。走到那裡去呢?走到印尼來。印尼這個地方,沒有國界糾紛,回教徒是比較中庸的,相比其它東南亞國家,印尼是最好的一個地方。------中國到印尼來,幫助印尼搞基礎建設,這是對中國互補性最大的國家”。實際上已經有很多中國企業到印尼投資。這次我們從椰加達坐二個小時飛機去廖島Tanjung Pinang市,然後驅車到Bintan縣,那是個偏僻的小縣城,就有兩個中國企業在那裡投資。其中一個是姓郭的歸僑,三十年前從Bintan縣回中國成了歸僑,在中國事業有成,三十年後回Bintan縣探親,看到生他養他的那片土地經濟發展緩慢,於是他回到中國邀了幾位老闆到那裡投資建設華人街。還有一個是和當地華人合作投資礦業,我們見了那位華人,他說合作愉快。

   

  當然,任何投資都有風險。但是成功的經驗告訴我們,一定要熟悉和遵守當地有關的政策法規,還要熟悉當地的遊戲規則,善於和當地政府和官員溝通,切忌用在中國熟悉的思維方式行事。尋找當地的合作夥伴很重要,當地的華人還有國內的歸僑熟悉那裡的情況,可以發揮穿針引線的作用,但談具體項目時一定要遵循國際慣例,在商言商。

   

  當前在推動我國“一帶一路”的發展過程中,廣大歸僑僑眷特別是印尼歸僑可以發揮獨特作用,為推進中國印尼合作,互利共贏,添磚加瓦。

 

古華民

2015.11.8.

其他動態